烟雨入江南,山水如墨染。盛夏时节,行走浙江大地,一道道旖旎清丽的乡村风光连成片,宛若诗画江南。2003年,浙江省委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自此,农村不再被传统定义,实现了从“脏、乱、差”到“强、富、美”的美丽转身,打造出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在江浙大地上,一个接一个乡村的命运被改写。“金融活水”润泽三农沃土,引发万水千山美丽蝶变。作为浙江保险行业的主力军、排头兵,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浙江省分公司不断创新保险服务,全力支持“千万工程”推进。在江南烟雨画屏上,一幅“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带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盛夏的阳光,照射在丽水市缙云县方溪乡“示范田”上。看着田里绿油油的玉米苗,当地农户沈根木开心地说:“现在就等玉米成熟,我们来个大丰收。”
从费尽心思找销路到如今玉米不愁卖,沈根木的底气来自方溪乡的强村公司。为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中国人寿寿险浙江省分公司与结对点村共同创办缙云县方溪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建立“党支部+强村公司+农户”模式,创立“方溪山宝”品牌。截至2022年底,累计销售额达520多万元,实现利润67余万元,带动107户农户增收。
方溪乡的蜕变只是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中国人寿寿险浙江省分公司创新推出《乡村振兴定点结对帮扶一揽子计划工作方案》,明确“党建帮扶、文化帮扶、产业帮扶、健康帮扶、旅游帮扶”5大板块、24项一揽子帮扶举措,并积极开展党团结对共建、送培训下乡、个性化健康服务等一系列帮扶活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在丽水,中国人寿寿险丽水市分公司结对帮扶村为景宁县毛垟乡沙垟村。2019年至2020年,中国人寿寿险丽水市分公司向帮扶村捐赠产业帮扶基金,助力新型绿色产业苔藓种植。当地市政府在苔藓种植的基础上,深入开发苔藓的特色产品和食用药用价值,苔藓画、苔藓绿化等项目不断推进。在丽水市政府门口,景宁高速路口、金钟大桥,都能看到苔藓装饰物。此外,中国人寿寿险景宁县支公司向英川镇岗粗岭村捐款助力香榧基地抚育项目建设,中国人寿寿险庆元县支公司向淤上乡外童村捐赠专项帮扶资金助力该村甜桔柚项目发展。
在湖州,中国人寿寿险安吉县支公司针对安吉县特色“茶叶季”,创新推出“安吉采茶工意外伤害保险”,2022年共为安吉10个乡镇、16000余亩茶山、超3万人提供了采茶工人保险,为茶农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助力疫后经济复苏。这也是浙江省唯一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40个2022年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之一。
(中国人寿寿险湖州分公司为安吉采茶工人提供采茶工人意外伤害保险)
在衢州,中国人寿寿险衢州市分公司率先推出了“美丽乡村建设”意外伤害综合保险项目,2022年为全市48个乡镇所指定范围内参与政府组织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包括三改一拆、一户多宅拆除整改、房屋整治和村级工程项目:村道改造、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农发工程管护美丽乡村建设、森林防火等相关项目)的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提供一系列综合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老伯伯,这些稻草不要摆在路边。”“叔,你们家里的垃圾不要忘记分类。”这几天,嘉兴市嘉善县干窑镇范东村正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在村干部的带头下,辖区网格员、志愿者分片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卫生死角清理,为村庄环境深度“美颜”。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旨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而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以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治理需向纵深发展,这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年以来,中国人寿寿险嘉善县支公司积极配合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相关主题,推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服务”等项目。
此外,为了避免和减轻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主要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中国人寿寿险嘉善县支公司推出“民生保障”保险项目,以村户籍人口为承保对象,保障为自然灾害、见义勇为、火灾事故、市政设施不完善、重大恶性事件、精神病人伤人等事故造成的人民群众人身伤亡损失。
提升乡村振兴“民生温度”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这些年来,我国脱贫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但共富下的浙江农村,仍有许多低收入农户面临着因病因意外返贫风险。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因此,低收入农户健康保障问题成为中国人寿寿险浙江省分公司的重点。
卢女士,一个生活在丽水的低收入农户,同时也是计生家庭成员,2021年因宫颈癌住院治疗,共支付医疗费用13.27万元,中国人寿普惠保险组合不仅覆盖了其经社保报销后的所有医疗费用,还为康复期的家庭负担提供了经济支持。
数据统计,为实现低收入农户群体的最大效益,中国人寿寿险浙江省分公司以“广覆盖、高待遇、易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取消起付线设置,补充大病与意外伤害保险保障,通过普惠保险“组合拳”,为低收入农户建立多层次保险保障体系。近两年,中国人寿寿险浙江省分公司在全省范围内共受理低收入农户统筹健康保险项目84.5万件,理赔总金额超过1亿元,有效减轻了低收入农户的医疗负担。
坚守“保险为民”初心,中国人寿寿险浙江省分公司进一步完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省、市公司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研究细化了传达学习、进展评估、检查督导、典型打造等“十大工作机制”,推出服务稳经济大盘23项举措,全面展现金融服务的温度、力度、广度。
(图为中国人寿浙江衢州常山支公司工作人员上门为村民提供保险理赔服务)
2022年,中国人寿寿险浙江省分公司累计服务客户超过3680万人,全年理赔金额超过近79亿元。其中,涉农短期险、乡村振兴保险、普惠型人身保险等,为农村农民提供的保险保障近1.6万亿元,全省县支公司乡村振兴业务覆盖率超92%。重点支持“26+3县(区)”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保险,2022年“26+3县”累计赔付2756万元,理赔超过20万人次。
以“金融活水”助力,浙江正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蹄疾步稳,勇毅笃行。江山如画今胜昔,一张蓝图绘到底。从2003年到2023年,“千万工程”引发万水千山美丽蝶变,保险力量也从未缺席。业兴富民、政通人和的乡村模样,演绎着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实践的未来。
7月底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北京、河北等地受灾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能动司法,延伸诉调对接,抓实诉源治理,为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为指导各级法院审理好相关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精选3件人民法院妥善化解涉汛矛盾纠纷典型案例公开发布。本批典型案例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心系民生,为民解忧,传递司法温情。面对灾情,人民法院积极主动作为,及时解决受灾特殊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充分保障受灾群众合法权益,传递民生至上的司法温度。在案例1中,人民法院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开展调解工作,高效化解变更抚养关系纠纷,妥善解决受灾家庭未成年人抚养问题,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二是坚持能动司法,注重源头解纷。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延伸,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纠纷,服务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大局。涉灾矛盾纠纷的快速有效化解,有利于减轻当事人的讼累,服务保障好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案例2中,人民法院快速妥善化解涉灾房屋损害赔偿纠纷,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在灾后稳定人心、修复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案例3中,人民法院通过“放水养鱼”之举,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不仅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也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热情。三是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多方联动发力。人民法院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实时掌握涉讯案件信息,主动延伸职能,第一时间开展纠纷化解工作,与相关部门密切对接,做好多元解纷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有力助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强化能动司法、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全力做好涉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帮助受灾人民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案例1:樊某诉高某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
案例2:王某与某物业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
案例3:某环保公司申请解除保全案
案例1:樊某诉高某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
2023年8月7日,原告樊某向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提交诉状,请求将与被告高某的婚生子抚养关系变更至其名下。经了解,原告樊某与被告高某离婚后,原协议约定婚生子由高某抚养,在门头沟区斋堂镇生活。因受灾情影响,被告住所地斋堂镇房屋受损严重,无法居住,年迈父母亦需要安置照顾,经济状况紧张,原告现住所因灾影响较小,更有利于孩子学习生活。得知情况后,立案窗口马上联系审判部门,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线上调解。调解过程中,充分了解被告当事人受灾情况、灾后重建、扶养受灾父母及子女的学习生活需求,从双方经济状况、子女成长重要性等角度,加强释法明理,一小时内就做好了双方工作,就子女变更为由原告樊某抚养及抚养费支付问题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
此次洪涝灾害影响严重,妥善高效化解受灾群众矛盾纠纷,守护未成人身心健康,对做好灾后恢复重建、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尤为重要。本案从立案到当事人拿到生效文书,全程用时1小时,一纸调解书增强了当事人的安全感,消除了后顾之忧,双方当事人吃下了“定心丸”,也能安心、放心、专心投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本案中,人民法院聚焦受灾特殊群体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涉灾案件诉讼服务绿色通道为受灾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司法需求,同时,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统筹考虑未成年人学习便利、生活环境等方面因素,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人民法院为人民司法的根本宗旨和“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
案例2:王某与某物业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
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中,王某所住房屋阳台顶棚漏水,导致墙体脱落、壁纸损坏。王某向某物业公司报修,某物业公司认为系楼上住户室外空调积水渗漏所致,故拒绝维修。王某到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寻求法律帮助,要求某物业公司承担其经济损失3000元。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调解员在充分了解其诉求后,立即与速裁法官对接。房山法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通过区委政法委协调属地镇政府,联合开展诉前化解工作:一方面积极安抚王某,进行诉讼指导,完善起诉材料及证据;另一方面,立即联系某物业公司,详细了解情况,敦促某物业公司妥善处理纠纷。为确保纠纷源头实质化解,房山法院安排速裁法官全程指导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在法官带领团队勘查现场、查明事实的基础上,当天即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某物业公司为王某修复受损阳台,王某放弃诉讼。经房山法院回访,目前王某家阳台修复施工进展顺利,王某对纠纷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本次灾后重建任务繁重,涉灾矛盾纠纷快速化解在稳定人心、修复社会秩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案虽然标的额不大,但是对当事人居住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此类纠纷涉及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事项,如处理不及时极易引发群体性纠纷和网络舆情。本案中,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动司法、靠前服务,找准多元解纷机制在涉灾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的契合点,引导群众选择更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非诉渠道解决纠纷,仅用时1天即稳妥化解纠纷,形成“快速响应、精准对接、全程指导、跟进回访”的涉灾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确保非诉挺前、诉讼兜底,为服务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贡献司法力量。
案例3:某环保公司申请解除保全案
原告宁夏某公司向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某环保公司支付货款2700万元。诉讼期间,宁夏某公司依法申请保全某环保公司价值2700余万元的现金和财产。后双方就解除对银行账户的冻结措施、该环保公司提供价值相当的房产替换保全、货款分期支付等内容签订调解协议。2023年7月31日,该环保公司据此申请解除对其银行账户的冻结措施。时值北京市门头沟区突遭暴雨,多条主干道路被洪水漫灌,车辆无法通行,出行严重受阻,但考虑到巨额财产冻结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门头沟法院依法快速受理申请、作出解除裁定,干警克服困难,在48小时内解除对该环保公司银行账户的冻结措施,为灾情期间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保驾护航。
本次洪涝灾害不仅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本案中,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在暴雨当日克服困难为企业及时解除了巨额财产的冻结措施,全力保障社会大局稳定,为受灾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天灾无情,人间有爱。法院通过“放水养鱼”之举,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不仅实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也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热情。恢复正常经营后,该环保公司第一时间组建抗洪抢险队,并向受灾地区捐赠物资,以实际行动彰显民营企业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责任担当。
(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编辑:付子豪】